4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以電網為樞紐,數字化、標準化為支撐。在以數字與產業全面融合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立足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情,2020年11月,南方電網發布了《數字電網白皮書》,正式提出了“數字電網”這一概念。

圖片來自國家電網
數字電網是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電力能源網絡與新一代信息網絡為基礎,通過數字技術與能源企業業務、管理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圖片來自互聯網
簡而言之,數字電網建設就是傳統物理電網的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的過程,通過安裝在電網設備上的海量傳感器,借助強大的算力,對電網運行狀態數據進行采集分析,能做到及時預警、發現電網運行的薄弱環節并進行處理。比如現在“無人機和智能檢測為主,直升機為輔,人巡補充”的輸電線路巡檢模式已經常態化;配電網自愈技術開始應用實際以及電網企業遠程實時監控電網工程等等都是數字技術應用于電網發、輸、變、配、用個生產環節的具體表現。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綠色、高效運行水平。
需要強調的是,數字電網不僅僅是電網的數字化,也是企業的數字化。將數字技術植入電網企業生產、管理和經營的全過程,有利于促進管理扁平化,提升管控力、決策力、組織力和協同力。這一內涵正是對國家近年來提倡的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宏觀政策的深入解讀。對于電力產業鏈上關鍵一環的線纜企業而言,數字化浪潮早已迭起。特別是近年來疫情的持續影響,線纜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更顯緊迫。
數字化助力線纜企業提升產品服務質量。企業借助信息技術、共享平臺等,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對產品生產、數據采集、物流跟蹤等生產全流程實時把控,及時獲取客戶反饋,做到實時分析,實現生產高效、可控。
數字化提升線纜企業管理運營水平。通過構建覆蓋企業運營管理全業務的一體化數字業務平臺,借助數據實現企業內信息壁壘的打破,促進各部門之間的高效協作和企業的科學決策。
數字化有助于線纜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借助AI等技術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減少企業的用工數量,同時仍然保證生產流程的安全、順暢與效率。

圖片來自互聯網
近年來,線纜企業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并取得不凡成績。作為通信與能源領域的領頭羊亨通光電一直致力于將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千行百業。對于自身發展,亨通提出“三化企業”建設,已部署完成40余套集成信息化系統,基本覆蓋公司的全部業務流程。在對外賦能方面,亨通大力參與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工業智能,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物流方案、打造“零碳園區”等,已成為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師范企業,連接上下游產業鏈企業1500多家。

圖片來自亨通
寶勝股份制定了2021-2023年數智化轉型三年滾動實施計劃,推進精密導體智慧物流、電線產品二維碼管理等“三化”改造項目,中壓公司“數字化”工廠功能升級等有序推進,強化在外貨款管理平臺、項目管理平臺、訂單管理平臺以及電子倉庫、供應商管理平臺、質量管理LIMS系統等信息化平臺的功能完善,持續做好ERP、CAPP功能升級。2021年,寶勝海纜獲評“江蘇省智能制造師范車間”稱號,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中航寶勝海洋工程海纜有限公司
東方電纜本著“對內友好、對外開放”的原則,持續推進數字化建設,公司打造了客戶共享平臺(OTC)和東方智慧運營平臺(ODD),并全力推進SAP和未來工廠項目,為企業管理和客戶服務帶來了高效優質體驗。

圖片來自寧波東方
數字電網建設方興未艾,在全球能源行業朝著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的大勢下,線纜企業更應逐浪數字化,推動管理與業務變革,形成數字技術與業務需求共同發展的良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