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IEA稱,達到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將導致到2040年礦產需求翻兩番。然而,國際能源署表示,缺乏對新礦的投資可能會大大增加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周三。
IEA負責人Fatih Birol在報告中說:“數據顯示,全球日益增強的氣候野心與關鍵礦物質的供應之間即將出現失衡,而這些關鍵礦物質對于實現這些目標至關重要。”
Birol說:“這些潛在的問題如果未得到及時解決,可能會使全球在清潔能源未來上的進展更加緩慢且成本更高,因此阻礙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低碳技術通常比化石燃料同類產品需要更多的關鍵礦物。據IEA稱,例如,電動汽車(EV)所需的關鍵礦物質含量是內燃機(ICE)汽車的六倍。
在過去的一年中,與新興的綠色技術有關的許多金屬的價格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中國的強勁需求已經出現了供應不足。其他金屬,例如銅,已經出現了強大的投機行為,因為投資者通過投資于為其提供動力的金屬來押注能源轉型。
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上交易的銅價自上周2011年以來首次突破每噸10,000美元。根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鋰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00%以上。國際能源署表示,它們可能會繼續攀升,因為如果各國希望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則需求將增長40倍以上。隨著政府推出綠色刺激計劃,電動汽車的銷量去年增長了41%,全球銷量約為300萬輛。
IEA表示,一些關鍵金屬的供應也大量集中在一些國家,這引起了安全方面的擔憂。“在價格高昂的可再生能源的電氣化系統中,對價格波動和供應安全的擔憂不會消失。”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生產全球約70%的鈷。反過來,中國占稀土元素產量的60%。
IEA表示,關鍵金屬的加工將更加集中,例如,中國占稀土加工的80%以上,鋰和鈷加工占60%左右,銅加工占40%。因此,市場需要更多的供應,但是新采礦項目的緩慢發展和投資者的謹慎將導致供需失衡。
IEA總結說,新的采礦項目從發現到生產的平均時間為16年,除非政府向投資者表明他們對能源轉型很認真,以支持新礦的開發,否則時間表很難縮短。